遥感技术属于传感器系统,其核心在于通过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电磁波信息。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遥感系统的定义与分类
狭义定义 运用传感器从远距离探测目标物电磁波特性,并通过分析揭示物体特征的技术。
广义定义
包含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等无接触远距离探测的综合性技术。
二、遥感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传感器(传感/接收子系统)
接受并记录目标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是信息获取的核心部件。传感器分为主动传感器(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信号)和被动传感器(直接接收自然电磁波)。
平台系统
提供传感器所需的物理支撑,包括卫星、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或地面高塔等固定平台。
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
负责将原始数据传输至地面处理中心,并进行校正、转换、存储及分析。
应用系统
将处理后的数据应用于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
三、遥感系统的特点
非接触性: 通过电磁波实现远距离探测,避免物理接触。 高时效性
多波谱能力:可同时获取可见光、红外、微波等多波段信息,提升分析精度。
四、与其他系统的区别
遥感系统属于 传感器系统的范畴,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独立的空间数据管理平台,主要用于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可视化。两者常结合使用,但功能定位不同。
综上,遥感技术通过传感器获取电磁波信息,是传感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覆盖范围广、时效性强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