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专为工业环境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其名称和定义可总结如下:
一、核心定义
PLC是一种具有 可编程存储器的工业控制计算机,通过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指令,实现工业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二、其他常见名称
逻辑控制器(Logic Controller, LC) 早期PLC仅具备基础逻辑控制功能,因此曾被称为逻辑控制器。
工业控制系统
PLC是工业自动化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控制计算机,因此也被称为工业控制系统。
三、系统组成与功能
硬件组成: 包括CPU、指令及数据内存、输入/输出接口、电源、数字模拟转换模块等。 功能特点 可编程性
扩展性:支持模拟控制、多机通信等高级功能;
可靠性:适应恶劣工业环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寿命长等特点。
四、分类与应用领域
PLC系统根据应用场景可分为:
过程控制系统:如机械加工、化工流程控制;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适用于大型复杂系统;
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侧重数据监控与远程管理。
五、发展历程
自1969年诞生以来,PLC通过不断升级,已集成逻辑控制、模拟控制、网络通信等多种功能,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核心组件。
综上,PLC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控制设备,其名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既保留了其核心特性,也体现了其可扩展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