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亲子之家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什么是黄海高程系统

59

黄海高程系统是中国首个国家高程基准,其核心信息如下:

一、定义与历史背景

定义

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观测数据为基础,将平均海平面作为零基准的高程系统,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历史地位

该系统是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基准,结束了此前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为全国统一的高程测量提供了基础。

二、基准面与原点

基准面

采用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的平均海面作为零基准,该平均海面是通过长期观测计算得出的理论面。

原点高程

青岛水准原点的高程为 72.289米,即以该原点为基准,黄海平均海平面以上为正,以下为负。

三、与后续基准的关系

1985国家高程基准

由于1956年基准的观测数据时间较短,准确性不足,1979年后中国重新计算平均海面,建立了“1985国家高程基准”。该基准以1952-1979年数据为基础,将青岛水准原点高程调整为 72.260米,因此1985基准比1956年基准 低0.029米

基准转换关系

1985国家高程 = 1956年黄海高程 - 0.029米

例如:1956年黄海高程72.289米对应的1985国家高程为72.260米。

四、应用与现状

历史应用:

1956-1979年期间,黄海高程系统广泛应用于全国水准测量和工程规划。

现行标准:目前我国已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主要高程基准,但部分区域仍可能使用1956年系统。

五、补充说明

黄海平均海平面:并非绝对水平面,而是对长期观测数据的平均化处理,存在微小倾斜。

其他基准:我国还采用大地水准面(如1979年国家水准原点高程72.269米)和椭球面高程系统(如2020国家大地坐标系)等,但黄海高程系统在历史长河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上信息综合了国家测绘局及权威测绘学资料,确保了准确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