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机配备的雷达系统类型多样,主要根据功能、工作原理和平台需求进行分类,以下是主要类型及典型战机的配置情况:
一、按功能分类
火控雷达 前视火控雷达:
如歼-10、歼-11换装AN/APG-63V,前视距离达260公里,后视100公里,性能超越SU-30的Zhuk-MSW;
中程火控雷达:如歼-16换装AN/APG-70,单次攻击距离达400公里,具备全球打击能力;
无源相控阵雷达:如中国自主研发的米波雷达,探测距离80-100公里,用于中程防空。
预警雷达 通常配装于预警机(如美国的E-3、E-7),用于远程早期预警和空中指挥引导,探测范围可达数百公里。
导航雷达
主要用于气象导航,如运输机、直升机使用的机械扫描雷达,通过机械转动实现360°扫描。
地形测绘雷达
用于地形跟随和规避,常见于轰炸机和特种作战飞机。
二、按工作原理分类
机械扫描雷达
传统雷达通过旋转天线扫描空域,但存在重量大、灵活性差、抗干扰能力弱等缺点,逐渐被相控阵雷达取代。
相控阵雷达(AESA)
采用固态相控阵技术,通过电子波束形成实现快速扫描和多目标跟踪,具备高灵活性、抗干扰能力和低概率截获特性。 - 典型机型: 歼-10/11
歼-16:配备直径1米的AN/APG-70,探测范围达400公里;
F-22:搭载AN/APG-77,具备全球打击能力。
电子扫描雷达(ESR) 通过电子调整波束方向,兼具机械扫描雷达的覆盖范围和相控阵雷达的灵活性,但抗干扰能力较弱。
三、典型战机雷达系统对比
| 战机型号 | 核心雷达系统| 主要性能指标 | 特点 |
|----------------|----------------------------|---------------------------------------|-------------------------------|
| 歼-10/11| AN/APG-63V有源相控阵雷达| 前视260公里,后视100公里 | 中国自主研发,性能优异 |
| 歼-16
| AN/APG-70有源相控阵雷达| 单次攻击400公里,全球覆盖能力 | 中国首款单发舰载相控阵雷达 |
| 歼-12 | AESA(AN/APG-81)| 全球打击能力,多目标跟踪 | 美国新一代联合战斗机雷达 |
| F-22| AN/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 全球打击能力,抗干扰性强 | 美国空军主力机型雷达 | | F-16
四、技术发展趋势
材料创新: 如氮化镓材料的应用,提升雷达性能和隐身能力; 智能化
多波段融合:结合毫米波、米波等波段技术,增强环境感知能力。
综上,现代战机雷达系统以相控阵技术为核心,兼顾性能、隐身和多任务需求,形成多层次防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