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具备以下性质:
整体性:
系统是一个整体,元素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地排列起来组成系统,从而产生出系统的特定功能。
层次性:
系统是由多个元素组成的,系统和元素是相对的概念。元素是相对于它所处的系统而言的,系统是从它包含元素的角度来看的。如果研究问题的角度变一变,系统就成为更高一级系统的元素,也称为子系统。
目的性:
任何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目的或目标。
稳定性:
在外界作用下的开放系统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以及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突变性:
突变性是指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一种剧变过程,它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
自组织性:
开放系统在系统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自发组织起来,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
相似性:
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结构、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共同性。
相关性:
元素是可分的和相互联系的,组成系统的元素必须有明确的边界,可以与别的元素区分开来。另外,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哲学上所说的普遍联系那种联系,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联系。
环境适应性:
任何系统都处于特定的环境中,系统具有随外部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动态性:
系统的活动和过程是动态的,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实现其功能和目的。
开放性:
系统可以被外部环境识别,外部环境或其他系统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法使用系统的功能或影响系统的行为。
脆弱性:
系统可能存在着丧失结构、功能、秩序的特性,这个特性往往是隐藏不易被外界感知的。
健壮性:
系统具备在受到外部作用时保持内部结构和秩序的能力,也称鲁棒性。
涌现性:
系统在整体层面上表现出个别元素所不具备的属性和行为。
结构决定行为:
系统的结构和特性决定了其行为和性能。
系统随时间变化:
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不断调整系统的结构和状态。
这些性质共同构成了系统的基本框架和运作机制,帮助理解和分析系统的行为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