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系统的材料选择需根据过滤层次和需求进行搭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物理过滤层
过滤棉 拦截大颗粒物(如鱼便、鱼粮残渣、鳞片等),建议搭配其他滤材使用。
生化棉/魔毯
附着力强,可培养硝化细菌,同时过滤细小颗粒物。
陶瓷环/玻璃环
透水性好,适合流水过滤系统,可搭配生化棉使用。
二、化学过滤层
活性炭
吸附余氯、异味、色素等化学物质,建议每3个月更换。
吸氨石/沸石
除氨氮等有害物质,需配合硝化细菌使用。
清水树脂
快速吸附污染物,但需注意更换周期。
三、生化过滤层
生化球/细菌屋
提供附着面积,促进硝化细菌生长,需定期清洗。
硝化细菌培养基
可添加硝化细菌培养液,增强生化过滤效果。
四、其他辅助材料
底砂/玻璃格栅板
底砂可增强物理过滤能力,玻璃格栅板便于清洗和观察。
管道与配件
包括水泵、滤桶、管道等,需保证水流均匀且避免死角。
五、系统布局建议
底滤系统: 三格或四格分层设计,底层物理过滤,上层生化过滤。 外置滤桶式
干湿分离:物理过滤层可抬高至水面以上,减少污染。
六、注意事项
定期维护:
滤材需定期清洗或更换,化学滤材需注意更换周期。
水流设计:
避免死角,确保氧气充足,促进硝化反应。
设备匹配:
水泵功率需与系统流量匹配,防止干烧或溢流。
通过合理搭配物理、化学和生化过滤材料,并结合科学布局,可有效净化水质,保障水生生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