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边际电价(System Marginal Price, SMP)是电力现货市场中的核心定价机制,指在满足系统负荷需求的最后一组报价中,系统接受的最小成本报价。其核心特点如下:
一、基本定义
系统边际电价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的:
报价排序与匹配:
交易中心将所有发电厂的报价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形成系统边际成本曲线。
成交规则:
系统依次匹配供需,直到满足负荷需求,最后一个被接受的报价即为系统边际电价。
二、核心作用
反映实时供需:
SMP实时反映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状态,需求侧报价曲线与供应侧报价曲线的交点即为当前市场均衡价格。
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价格信号,激励发电企业调整出力,促进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关键影响因素
机组启停与安全约束:
需考虑机组的可用性、启停成本及电网安全限制。
区域市场差异:
不同区域因资源禀赋、电网结构差异,可能存在分区边际电价(LMP)与系统边际电价(SMP)的差异。
四、市场影响
发电侧:报价高于SMP的机组无法成交,可能面临竞价失败风险;报价低于SMP的机组按SMP结算,激励其降低出力成本。
需求侧:可通过需求响应机制影响SMP,例如在高峰时段增加需求以降低电价。
五、应用场景
系统边际电价广泛应用于电力现货市场,如:
集中竞价出清:通过买卖双方报价差递减原则依次匹配,最后一笔成交报价的均价作为SMP;
省间电力交易:部分试点市场采用类似机制确定跨区域交易价格。
综上,系统边际电价是电力现货市场实现供需平衡、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价格机制,其形成与市场参与者的实时报价及系统约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