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T系统是原银保监会开发的银行监管分析系统,全称为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System Technology,主要用于金融监管领域的数据采集、分析和风险监测。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系统功能与定位
数据采集与报送 该系统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统一规范采集业务数据(如账号、客户号、科目等),并通过标准化接口定期报送至监管部门。
风险分析与监测
通过数据建模和关联分析,EAST系统能够实现非现场检查的精准制导,辅助监管部门发现异常交易、评估风险隐患,并支持穿透式监管。
监管效能提升
该系统覆盖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市场准入等全领域,帮助监管部门实现数据筛选、建模、分析及应用的一体化流程。
二、系统演进与升级
EAST 1.0(2008年):初始版本,面向中小银行,采集59张基础报表。
EAST 2.0(2014年):升级至2.0后,数据表数量增至79张,增加了客户风险、理财、资金等维度分析功能。
EAST 5.0(2023年):最新版本,实现从单机到大数据平台的演进,覆盖银行、保险、理财子公司等全机构,强化穿透式监管能力。
三、系统架构特点
监管端: 开放的数据分析平台,支持自定义模型和风险预警规则。 银行端
数据关联:通过账号、客户号等要素建立索引,实现跨机构、跨业务的数据关联分析。
四、合规要求与影响
银行业需严格遵循EAST系统的数据采集规范,否则可能面临处罚(如2022年银保监会对21家银行罚款8760万元)。
系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银行业数据治理和合规发展,提升了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综上,EAST系统是银保监会核心监管工具,通过技术手段强化了对银行业的监管效能和风险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