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柏林系统底滤的配置,综合多个来源的信息,以下是关键要素及建议:
一、核心组件
物理过滤模块 - 蛋分:
作为第一级过滤设备,用于拦截鱼粪、未消化食物等大颗粒物质;
- 底缸:放置蛋分、主泵、紫外线灯等设备,形成水流循环路径。
生物过滤模块 - 藻缸或ATS(活性炭滤材):
位于蛋分之后,通过微生物分解蛋白质残留和营养盐。
循环系统
- 主泵: 驱动水流在底缸、藻缸和主缸之间循环。 二、辅助设备与材料辅助设备
- 紫外线灯: 定期照射藻缸,促进硝化细菌活性; - 二氧化碳钢瓶
滤材与植物 - 滤材摆放:
采用分层式布局(粗颗粒砂/陶瓷环→中颗粒生化棉→细颗粒活性炭),确保水流均匀通过;
- 植物选择:适合海水缸的植物有铜钱草、龟背竹、水葫芦等,可吸收营养盐。淡水缸因硝化菌需光特性,不建议种植水生植物。
三、设计建议
空间规划
- 底层放置设备柜,中层为海水缸或草缸,顶层种植绿植;
- 设备管道需合理布局,避免杂乱。
水流设计
- 确保水流路径顺畅,避免死角,可通过调整设备位置实现;
- 造流强度需满足硝化细菌活性需求。
维护要点
- 定期清理滤材和设备,防止堵塞;
- 检测水质参数(氨氮、pH),及时调整。
通过合理配置物理过滤、生物过滤及辅助设备,并规范滤材与植物布局,可有效维持柏林系统的水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