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支付系统(BRICS Pay)的货币构成及运作机制可总结如下:
一、主要结算货币
人民币
人民币是金砖支付系统中的核心结算货币,尤其在金砖国家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2024年沙特首次向中国和印度出售石油时,已开始使用人民币和卢比结算。
卢比
印度坚持使用卢比作为结算货币,但面临其他国家的质疑。印度外贸规模相对较小,其提议未获广泛支持。
其他货币
金砖国家支付系统采用 多币种结算机制,允许各国根据贸易需求选择使用本国货币。这种灵活性体现了金砖国家的包容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单一货币的统一性。
二、补充支付方式
黄金支付
系统引入黄金作为价值锚定物,采用1金币=1人民币=1卢比的固定汇率,增强结算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三、系统特点
货币池机制
所有参与国均可选择使用本国货币结算,但系统优先使用货币发行国货币,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
黄金增信
人民币、卢比等货币结算时,系统以40%比例的黄金作为信用增信,提升跨境支付的可靠性。
包容性与开放性
虽然人民币是主要结算货币,但系统不排斥其他货币,未来可能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货币组合。
四、现状与挑战
建设进展
金砖支付系统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预计未来2-3年正式投用。
政治与技术限制
系统推进需各国央行达成本币结算协议,目前尚未完全实现。此外,西方国家主导的SWIFT系统仍是金砖国家的潜在技术短板。
综上,金砖支付系统以人民币为核心,辅以卢比等多币种及黄金增信机制,旨在降低对美元的依赖,提升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