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在操作系统开发上未能取得显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模仿者身份:
三星所研发的系统一直都是模仿者,在体验上没有任何突破。无论是Bada系统还是Tizen系统,实际上都是对当时已经存在的成熟系统的简单“复刻”。例如,Bada系统完全借鉴了安卓系统的样子,没有提供独特的用户体验或创新功能。
系统反馈差:
三星推出的系统反馈普遍较差。第一套名为Bada的系统很快就退出了市场,几乎没有激起什么水花。第二套系统Tizen OS虽然寄予厚望,但由于用户体验差、安全性能差以及在印度和东南亚市场的推广失败,最终也被市场遗忘。
高成本和低用户反馈:
研发自主操作系统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时间和精力。三星虽然家大业大,但在软件系统上的投入相对较少。此外,由于推出的系统需要大量用户使用反馈来进行优化,但三星在这方面进展缓慢,导致系统优化陷入恶性循环。
硬件与软件基因:
三星本质上是一家硬件公司,其核心业务是制造硬件。软件系统并不是其强项,缺乏在软件开发和生态系统建设方面的基因。过去,Tizen系统的失败部分原因就是三星在软件生态上的短板,导致开发者不愿意为其开发软件。
市场策略问题:
三星在手机业务上的利润并不高,因此对优化手机系统的兴趣并不大。此外,三星手机在国内市场的运存较小,不符合国内用户对流畅运行的需求,这也影响了系统的用户体验。
成为公敌的风险:
如果三星真的把国内的手机系统优化流畅了,就容易成为其他手机厂商(如华为、小米、魅族、OPPO)的敌人,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综上所述,三星在操作系统开发上未能取得显著成功的原因主要包括模仿者身份、系统反馈差、高成本和低用户反馈、硬件与软件基因的缺失、市场策略问题以及成为公敌的风险。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三星在操作系统领域未能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