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综合监控系统
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大型计算机集成系统。
集成和互联了多个地铁自动化专业子系统,如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实现各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及联动控制功能,提高运营效率。
乘客资讯系统(PIS系统)
又称为乘客信息系统,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通过车站和车载显示终端向乘客提供实时多媒体信息。
在正常情况下,提供列车时间信息、政府公告、出行参考、股票信息、媒体资讯、广告等;在非正常情况下,提供动态紧急疏散提示。
综合安防系统
包括安防网络子系统、安防集成管理子系统、综合电视监视子系统、门禁子系统、电子围墙系统以及车站紧急告警子系统等。
实现对车站、车辆段、停车场、主变电所等设备和管理用房、出入口、票务室、银行等重点区域的出入管理、登记、实时视频监控和入侵探测等功能,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通信系统
包括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广播系统等。
传输系统是地铁通信系统的核心,像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带动列车自动监控、车站自动售检票、门禁系统、有线电话等关键业务系统的数据传输。
公务电话系统和专用电话系统服务于列车调度、行车指挥、设备维修等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确保地铁内部通信畅通无阻。
无线通信系统为站务员、安保工作人员、辅警等提供可靠的通信手段,在紧急情况下实现跨车站、区域实时对话。
广播系统作为地铁的信息播报员,提供列车到站信息、紧急疏散提示等。
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系统)
采用全封闭的运行方式,以及计程、计时的收费模式。
以非接触式IC卡等作为车票介质,通过高度安全、可靠、保密性能良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地铁运营中的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等票务运营的全过程和多任务自动化管理。
这些信息化系统共同作用,确保地铁的安全、高效运行,并为乘客提供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