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G(Database Task Group)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和ISO联合发起的数据库标准化组织,其核心贡献是提出了网状数据模型,并设计了代表该模型的数据库系统—— CODASYL(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 Language)。
关键信息梳理:
核心定义
DBTG是网状数据模型的典型代表系统,其设计理念突破了传统二值逻辑的局限,能够处理模糊数据。
历史背景
- 该组织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ANSI和ISO联合推动数据库标准化。
- 1969年,DBTG发布了“DBTG报告”,奠定了网状数据模型的理论基础。
技术架构
- 采用三级结构体系:子模式(用户视图)、模式(全局视图)、存储模式(物理存储结构)。
- 提供数据定义语言(SSDDL)、数据操纵语言(DML)等标准化接口。
影响与后续
- 虽然DBTG本身未实现为完整软件系统,但其概念和技术对后续网状数据库(如IDMS)及关系数据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常见误区:
部分题目或资料可能将DBTG与关系数据库混淆,但根据历史定义和功能特点,DBTG明确属于网状数据模型范畴。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