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生态系统是以人工种植的农作物为核心,结合农业环境与非生物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一、基本定义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包含农作物、土壤、水分、光照等非生物要素,以及害虫、益虫、微生物等生物要素。其核心在于人类通过种植活动主动干预生物群落结构,实现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
二、主要特点
人工性
由人类通过耕作、播种、施肥等活动建立,非生物环境(如土壤、气候)和生物群落(如农作物、害虫)均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
生物群落结构简单
优势种通常为农作物,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单一。
能量与物质循环
依赖光合作用固定能量,通过食物链实现物质传递和能量转换,同时通过分解者(如细菌、真菌)完成物质循环。
社会经济属性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同时受社会经济规律(如市场需求、农业技术)和自然规律(如生长周期、气候条件)共同支配。
三、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亚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物质生产的核心环节,其生产量直接影响其他农业子系统(如畜牧、渔业)的特征与发展。
四、生态学意义
通过合理设计生态结构(如间作套种)和调控机制(如病虫害管理),农田生态系统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平衡的双重目标,是生态农业的基础。
综上,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干预下形成的、以农作物为中心的生态经济系统,兼具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