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平均负载(Load Average)是衡量系统负载情况的重要指标,其核心定义和特性如下:
一、基本定义
系统平均负载是指在特定时间间隔内,系统处于运行状态或等待状态进程数的平均值。具体来说:
运行队列中的进程:
包括正在执行和等待CPU资源的进程;
统计时间间隔:
通常为1分钟、5分钟或15分钟;
计算公式:
某时间点的平均负载 = (运行队列中进程数) / (统计时间间隔的秒数)。
二、核心特性
非使用率指标 平均负载反映的是CPU资源被占用的“队列长度”,而非直接的CPU使用率(百分比)。例如,负载为3时,表示有3个进程在等待CPU资源。
进程状态要求
仅当进程未处于以下状态时,才会被计入平均负载:
- 等待I/O操作(如读写文件、网络通信);
- 主动调用`wait`系统调用进入等待状态;
- 被系统停止(如终止进程)。
与CPU核心数的关系
- 理想状态:负载 ≤ CPU核心数 × 0.7,系统性能较优;
- 过载阈值:负载 > CPU核心数 × 0.7,可能导致任务延迟或系统卡顿。
三、示例说明
假设某服务器有4核CPU,当前平均负载为2.8,则表示:
系统当前可并行处理的任务数 ≈ 4 × 0.7 = 2.8;
实际运行队列中的平均进程数 = 2.8 × 60 = 168个进程/分钟。
四、注意事项
动态变化性: 平均负载是动态指标,需结合历史数据综合分析; 单次峰值不代表长期状态
其他影响因素:需结合内存使用、磁盘I/O等指标全面评估系统性能。
通过合理监控平均负载,运维人员可以及时发现资源瓶颈,优化进程调度,提升系统稳定性。